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

展覽之前﹥清明上河圖

謝雅卉《清明上河圖》

油彩 畫布

這件作品名為《清明上河圖》,當它出現在臺北美術獎入選名單時,腦中不免浮現了各種想像。大部分的創作者在複審佈展的第一天,便帶著作品和器材設備來到展場,但《清明上河圖》這件作品的展區卻未見藝術家人影。然而第二天的下午前往展場時,創作者謝雅卉竟已站在掛好的作品旁邊,思考燈光的配置。在和謝雅卉說明來意之後,她便神采奕奕地與我說明其創作觀點。

謝雅卉繪製的《清明上河圖》版本,乍看之下與我們印象中的歷史圖像有著許多相似之處,像是整幅畫的色調、人物屋舍、呈現出來的古樸卻又熱鬧的氛圍等,然而畫面上竟出現一些熟悉與醒目的標誌:地球村、鮮芋仙、五十嵐!

泛黃的畫布,是謝雅卉刻意表現的舊時代韻味,但線條與圖像則透露出台灣特有的風采個性,無論是從畫面上看藝術家所釋放的筆觸,還是用看威利在哪裡故事書的樂趣來看這件作品,都會慢慢發現這件作品背後故事的無窮無盡。

謝雅卉告訴我,除了北宋的清明上河圖之外,明代與清代也都有各自的清明上河圖版本,她選擇以北宋張擇端的版本作為延伸,一方面是因為北宋的版本較不像明清的版本有過多的裝飾性,更能符合風俗畫是用來表現民間生活的原意,與當中特殊的樸拙感;另一方面,北宋相較於現代,更有著歷史時空下的距離,與謝雅卉所描繪的現代版本最能產生強烈的對比。

這件作品是來自於謝雅卉對舊時代的版本與現代社會的思考,一千年前中國以傳統的繪畫紀錄當時的風俗民情,如今她的《清明上河圖》則是發生在台灣,記錄著一千年後的日常生活,兩者間的衝突不僅出現在畫面中的角色元素,也包括藝術家使用的媒材。雖然謝雅卉過去曾鑽研過中國傳統繪畫,但這次她選擇以油畫來繪製這件作品,主要是因為她認為油畫的堆疊效果與繪畫方式,反而更能表現她想傳遞的情感與衝突。畫作中也充滿了謝雅卉本人的人生故事,以及個人內心的衝突,就如猛然見到一艘顯眼的白色紙船出現畫面的一角,漂泊的紙船,帶出了謝雅卉自己的生命歷程與心境。

在談話的過程中比較有趣的是,謝雅卉看到作品上有一小點污漬,立刻用手去抹,我很驚訝的問她,難道不怕傷到作品嗎?她說這作品就像自己的小孩,無論他身在何處,都是以相同的眼光看待他,呵護著他,對她來說,與作品之間並沒有那麼多的距離感與規則。這才讓我發覺,剛才她的舉動,就像是自己的小孩臉髒了,媽媽用手去幫他清理一樣自然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